石科院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创新发展、打造一流”主题行动,聚焦“高质量、高效率、高转化、高影响力”目标,着力打造一条以科学方法不断生产高水平创新技术的流水线,努力促进技术革命性突破、持续引领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创新性配置生产要素,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世界一流绿色低碳能源化工科学研究院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持续开展原始创新,增添发展新动能。每一次重大科学技术革命都会催生出新质态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创新是培育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原动力。石科院在炼油化工传统领域,依托自身深厚技术积淀,开展自主创新研发技术,持续扩大先发优势,向科学技术创新要答案、要增量、要发展。重油高效催化裂解(RTC)技术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催化裂解装置,有效填补我国利用劣质重油生产丙烯、乙烯空白。己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建成全球单套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研发基地,助力石化企业破解“化工围江”难题。依托石油化学工业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炼油工艺与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绿氢炼化研发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联合业内优势力量围绕AI应用、原子经济化工、绿色低碳能源发展等炼化领域关键科技问题开展集智攻关,引领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深入推动双链融合,培育壮大新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是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新兴蓝海领域,石科院聚焦“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基于未来技术突破和场景应用持续培育新兴产业链,将自身打造成为创新成果与工业应用的桥梁纽带,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园的“最后一公里”。在氢能领域,联合行业力量,聚焦扩大应用场景、降低部署成本和提升过程能效,积极部署创新链。全力服务集团公司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持续对北京、内蒙古、上海、江苏、山东、新疆等区域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发展状况开展当地考验查证及深度调研。在废塑料领域,牵头创建石化联合会废塑料化学循环利用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与废塑料化学回收利用相匹配的首台(套)技术装备研发,支撑废塑料资源化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的基础上,孵化新业态、新模式、新渠道。
全面推进管理改革,打造创新新模式。持续完善科学技术体制机制,以主题行动及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系统分析科研创新体制机制短板不足,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统筹推进以科研创新为中心的业务流程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持续优化科研规划管理机制,注重从战略高度引导和促进科研实践,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未来3至5年超前规划及提前布局。强化科研项目质量控制,细化课题门径管控要求,在项目立项阶段设立准入门槛,扣好科研攻关“第一粒扣子”。持续优化科研项目课题阶段质量目标管理办法,围绕19项品质衡量准则与控制要求逐步提升研发实效。赋予科研人员 “拍板定向”权,科学下放人财物的支配权,持续迭代优化课题管理、高质量课题激励、配套经费支持等领域改革举措,充分调动科研人员主观能动性,让全院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